查看原文
其他

【PACC非遗创新】银饰锻制研修班跨界再放异彩

PACC 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2-06-09


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研修班)”旨在促进非遗传承发展和技艺的创新。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非遗处的大力支持下,这两天非遗传承人与国内外设计师跨界交流创新课程让学员与设计师们都脑洞大开,让我们来看看设计师跨界专场的情况吧! 

 

18位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

+

6位国内外设计师

=

银饰非遗融合跨界创新课程





创意集结,探索银饰的无限可能

 

非遗跨界创新组一



作品名:《EIGHT》

设计说明四位苗银锻制技艺传承人与两位荷兰首饰设计师进行碰撞,尝试将传统工艺运用在当代首饰设计中。同时,他们也在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展示苗族文化。艺术家以西方的视角重构苗族银饰中的传统元素。通过提炼苗族银饰的经典元素,在简化形式的同时对传统苗族银饰的美丽细节加以放大,制作出一系列贴近当代审美的首饰作品。




非遗跨界创新组二



作品名:《蝴蝶妈妈》

设计说明:“蝴蝶妈妈”是苗族神话传说里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相传蝴蝶妈妈是从古枫树变来的。一次和水上的泡沫“游方”(即恋爱)怀孕后生下了12个蛋。后经过鹤字鸟(也有写做“鸡宇鸟”)悉心的孵养,12年后,生出了姜央、雷公、龙、虎、蛇、象、牛等12个兄弟。“蝴蝶”在后来中国文化中富有较多的文化内涵,如爱情、生殖、生命等。



我们这个系列——蝴蝶妈妈晚礼包,灵感就来自于苗族蝴蝶妈妈的传说,但是将蝴蝶的图腾用当代的设计语言表现在当下的时尚产品中,采用苗族非遗匠人最拿手的三种工艺:锻造、珐琅填色、花丝。提取工艺之精髓,展现传统工艺技法的无限可能性,拓展传统工艺的应用广度,在现代时尚生活中展现新的生命力,并且用最传统的工艺打造收藏级别的高级定制珠宝晚礼包。




非遗跨界创新组三




作品名:首饰名【异㵪】,发簮包【摇曳生姿之二】,银扣包【一抺春色】

设计说明:新工艺和新材质的组合尝试,让传统手工艺呈现炫酷的现代感。一直偏爱银的质感,所以也特别期待这次的跨界合作;创作前首先要了觧每个手艺人的工艺特长,在沟通中发现还有2位刺绣高手,这让创作更加多元化,在树膏牛皮上刺绣,在刺绣上盘银,不同材质的组合,与新工艺的尝试都让人兴奋不已。



 

非遗跨界创新组四




作品名:《银·两》

设计说明:手艺人老宋一直致力于研究传统工艺与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在本次创作中,四位传承人与老宋进行传统银器锻造与其他金属结合的应用探索。以传统的茶杯、茶则等日用器物为基础,结合银锻造与铜锻造,尝试用捶揲纹理的对比以及银铜颜色对比来营造传统工艺的日用美学。





非遗跨界创新组五



在郭新老师的指导下,传承人们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传承人文永健创作的作品《孤独》,作品灵感来源于离别时的感受,此作品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怀念及孤独的场景;柳树的枝繁叶茂到随风而去的场景。传承人杨智创作的作品《家乡》,作品灵感来源于对家乡的思念,山上的水滴落到路旁溪水的声音,能听到枫叶落下“唰唰”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作品中。传承人龙松创作的作品《悯农情》,作品就是告诉人们曾经苦过,曾经累过,曾经也有过肚子的时候。就在当今社会也有,吃不饱夕的人存在。传承人杨昌干创作的作品《欲满》吊坠,作品以沧桑为背景。由左右两半残月组成,合为月满即圆满;中间由五彩丝线缝合裂痕,五彩丝线代表希望、喜怒哀乐及悲欢离合。作品主要体现无奈与希望并存、理想和现实同在、欲满还缺等的纠结情感。传承人段松文创作的作品《一片冰心在“银”壶》,灵感来源于果洛州的阿尼玛沁雪山,洁白的山顶,象征了纯洁与神秘,正如世代生活于此的藏民们。






传承人杨从森创作的作品《留恋》,以上海大学图书馆部分结构主视图结合苗族银饰制作工艺,设计制作出一系列首饰产品。以表达毕业生对学校的留恋,对图书馆的眷恋。传承人潘宏柔创作的作品《盛夏》、《聆听》,灵感来源于侗族大歌“蝉之歌”,这是是模仿蝉鸣的声音的,“蝉之歌”是侗族同胞歌唱自然的心声,是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崇拜。传承人梁胜创作的作品《蝴蝶妈妈传说》,灵感来源于蝴蝶妈妈传说,通过传说了解苗族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这个也是所有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传承人:孙方桂创作的作品《自行车的轮回》,灵感来源于自行车,曾是我们年轻时候的记忆,它连接了家与单位,既是工具,也承载了我们的情感。它经历了时间的轮回,兜兜转转,不起眼但也不可或缺。








银饰锻制研修班非遗跨界创新课程工作人员


银饰创作指导:郭新

跨界设计策划:章莉莉

国内外设计师:Moniek Vierling(荷)、Marit Van Heumen(荷)、宋连生、何然、蒋熙

现场班导师:金丹、朱艺芸

现场学生助理:张潇、俞其榕

设计师助理:张潇、颜含、方柬梦、章程

摄影:朱晔、施博文

摄像:闪匡、陈梦泽、杨钰乾



责任编辑:逄继青

文字提供:朱艺芸、张潇、俞其榕

图文排版:郭霄楠

摄影:朱晔、施博文




往期PACC中国非遗国际跨界交流报道:


【PACC中国非遗国际跨界】当竹子遇上荷兰设计师

【PACC X 上海设计周】旗袍鞋履之上的桃花源

【非遗研习 | 织绣创新】跨界设计也疯狂(修正版)

【非遗竹艺研修】跨界探索,融合创新




敬请关注公共艺术创意生活微信公众号,了解PACC最新资讯!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都市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



Blendix Design

Blendix Design 是一家荷兰的文创设计公司,由荷兰华裔Lulu Fan(范璐怡)和Karin van Paassen创办。Blendix Design善于结合中国工艺和西方创意,通过中西文化的摩擦碰撞而研创出带有东方特色的当代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